有人说,中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,只有争论。这是因为“中国式辩论”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基本要素:事实和逻辑,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。中国式辩论的目的和结果不是“改变对方的观点”而是“否定对方的为人”。
中国式辩论不仅仅发生在市井小民身上,照样出现在名人(比如方舟子与崔永元关于转基因的辩论)、圣人(比如孔子与学生的辩论)、政府发言人身上。我们甚至把他们在辩论中使用的“阴招”当成典范来崇拜。但这样的辩论无一不是以“伤害感情”为结局。
为了消除中国式辩论给我们自己以及他人造成的伤害,我总结了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“恶习”,也常见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里,供大家进行反思与对照。
1先要明确论点:
在开始辩论前,先要和对方在论点的定义、范围上达成一致。如果不一致就不要开始辩论。
2不离开论点:
包括不要扩大论点和增加新的概念。如果不断扩大论点,那么辩论就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。
3保持合适的音量和语速:
辩论是“比理”而非“比力”,所以不要指望在音量和气势上压倒对方。如果你音量越高、语速越快,对方会感觉到你“理”亏了,只好用“力”来弥补。
4面带微笑:
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因为你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对方的情绪,最后又反过来影响你的情绪。
5仔细倾听:
不打断对方说话。如果对方实在太啰嗦,可以善意提醒,比如说:“我明白你的意思了”、“这个话题和我们讨论的内容有些偏离,能回到我提出的论点吗?”(当然,如果是无领导小组讨论,可按之前约定的发言时间,约束组员)
6不指责对方的人品、能力、身份、动机:
不指责对方的人品:比如说 “你做过的坏事还少吗?”、“你就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”。
不指责对方的能力:比如说“你就是脑残。”此言一出,辩论就已经变成争吵了。
不指责对方的身份:比如说: “你一个文科大专生有什么资格和我这个理科博士谈科学?”
不指责对方的动机:比如说:“你说转基因对人无害,一定是在为利益集团说话。”
7不给对方永久性、抽象的负面结论:
比如说:“你把别人的观点绝对化放大化,是比较典型的非黑即白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,凡具备这样逻辑的人通常缺乏社会经验,遇事容易走极端”、“你这是鼠目寸光。”这些都离题太远了,并且对方不可能接受。
8不要试图用未来推测支持你:
比如说“等过段时间,你自然就会明白我说的话”、“历史会证明你错了”。这些都无助于辩论,因为对方是肯定不能接受的。
声明:以上资讯来自网络汇总整理,属转载,仅作分享使用,不代表淮海人才网(www.jobhh.cn)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电联0516-66656188、13685127537,我们将立刻删除!
更多资讯请关注 徐州招聘网www.jobhh.cn 微信公众号:xuzhou-job |